西藏故事:西部計劃志願者邵劍的援藏故事
每個人都有夢想,夢想讓我們的人生充滿了希望,夢想讓我們在困難和挫折面前更加堅強。夢想有兩種,一種是無法實現的夢想,那只是一個夢而已﹔而另一種夢想,經過我們的努力能夠實現,這樣的夢想就是理想。西部計劃志願者、山南地區一高老師邵劍的夢想就屬於后者。
為了追夢,他義無反顧援藏
讓我們把時鐘撥回到2001年,那年,邵劍以湖南省瀏陽市體育專業第二名的成績考入上海體育學院。畢業那年,品學兼優的邵劍獲得保送資格,成為同學們羨慕稱贊的對象。
但現實往往沒那麼盡如人意。“為了不再增加家裡的負擔,我考慮了很久以后決定先工作。”邵劍家在農村,一家人的生活全靠父親做水電工支撐,他能讀完大學全憑從銀行借來的1萬多元助學貸款。“我當時就想先就業,不再讓父母為我負擔,讀研深造以后自己有經濟能力再說。”很快,邵劍在長沙一所學校找到了工作。落戶省會,一份輕鬆體面的工作,使全家生活無憂……原以為人生軌跡會照此走下去時,邵劍的命運卻因為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而發生了改變。
2005年畢業前夕,校園內關於西部計劃志願者的宣傳招募引起了邵劍的注意。當時無論是西部計劃還是西藏,對他而言都非常陌生。可能是“志願者”三個字挑動了他內心俠義助人的那根神經,而從小在困苦中成長的歷練讓他無懼艱險。“大學期間我就有很多次做義工的經驗,至於吃苦嘛,我從來沒把它當做什麼。”邵劍說。一個曾去過西藏的朋友的描述增加了他的向往:純淨的空氣、質朴的民風、迷人的雪山美景和依傍念青唐古拉山的納木錯,是一個實現夢想的地方……在經過認真的思考后,2005年7月,邵劍作為共青團上海市委選派的青年志願者,唱著“到西部去,到基層去,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”的志願者之歌,帶著自己的滿腔熱情和昂揚的斗志,勇赴雪域高原,踏上了志願者的征程。
為了夢想,他愛上山南的一切
“記得剛踏上這片土地時,劇烈的頭痛使得新鮮和驚喜很快就被‘埋沒’了。那是一種從裡面往外散發的疼痛,每走一步都會劇烈抽痛一下。”運動員出身的邵劍非但沒有因自己出眾的身體素質佔到什麼優勢,反而因此承受了更多的痛苦。在拉薩培訓的一個星期,他整晚整晚頭痛得睡不著,“可能是因為運動員耗氧量比普通人大,所以我的高原反應特別明顯。”邵劍告訴說。
待適應高原氣候后,邵劍被分配到山南地區一高任教,擔任高一的班主任,還要教5個班的英語課。“我到西藏來是做志願服務工作的,不僅要做,而且要做好,做出成績。”在這個願望的驅使下,他開始了實現自己夢想的堅實步伐。雖然不是英語專業出身,但是對於大二通過英語四級、大三自學通過英語六級的邵劍來說,這並不是什麼困難的事。“我現在還記得,那時候課多的很,每天三個早自習,四個晚自習,還要上課,忙得不得了。”
累對他來說,不算什麼。邵劍所面臨最大的障礙是語言的交流。“一高的學生全部都是藏族,且很大一部分都是農牧民子女,大部分學生聽漢語都困難,更別說英語了。”怎麼辦? 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,他努力尋求教學方法的突破,找英語光碟,反復給學生播放。一個單詞要反復教多遍,直到學生學會為止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,在他的努力下,學生們的英語成績在地區所有中學中名列前茅。
“邵劍老師的英語教學法,不僅讓我的英語成績提高了許多,還讓我愛上了英語這門課。邵老師現在還是我們學校的‘明星’呢。”學生索朗次仁告訴記者。
功夫不負有心人。邵劍的成績得到了學校的認可,被推薦為班主任。作為班主任,他在關心學生學習的同時,還非常關心學生們的生活,在得知有些學生家境困難時,他積極聯系上海的同學,以“一幫一”的形式,支持生活困難的農牧民子弟完成高中階段學習。他每月從僅有的800元志願者補助中省下生活費,資助家庭困難的學生。“記得剛當班主任的時候,我們班有個學生家裡生活十分困難,父親早逝,而他又身患殘疾,我就盡自己所能幫助他,而這個學生竟跪在我家門口向我道謝,這讓我感動的不知所措。這點小事,竟得到這樣的回報,讓我的心難以平靜。我暗下決心,要盡全力幫助需要幫助的孩子們。”邵劍回憶道。雖然這件事情過去8年多了,學生的名字也記不准了,但是在他的幫助下,那個學生如今已有了穩定的工作。
不知不覺中,邵劍愛上了澤當這座美麗的城市,愛上了一高的孩子們。
斗轉星移,轉眼間,一年的志願服務期滿后,其他的西部計劃志願者都踏上了歸途,而他卻遞上了繼續留任的申請。“因為這裡有我的夢想,我喜歡這裡的孩子們,孩子們也喜歡我,在這兒工作我很開心、快樂!孩子們需要我,我也舍不得離開他們。”邵劍的目光顯得堅定而自豪。
為了愛人,她追隨他的夢想
比邵劍更加無怨無悔的,是他的妻子蔣姬。他們是高中同學,妻子蔣姬的家境不錯,之前在家幫忙做生意。
“我入藏半年后回家探親,那次她就決定和我一起到西藏來。后來雙方家長見面吃了個飯,我們訂了婚,她就跟我來西藏了。再后來我跟她說想要留下,她也很支持。”邵劍輕描淡寫的敘述中難掩脈脈溫情,“是不是覺得很不可思議啊?現在像我們兩口子這樣隨遇而安的可能很少了吧。”
“現在我們全家都是山南人了!”邵劍的愛人在山南日報社工作,他們的兒子西西已經在山南地區實驗幼兒園讀中班,小家伙每天最大的樂趣就是去看爸爸媽媽閑暇時種的一塊地。“我們種了玉米,還有一些大白菜、茼蒿什麼的,有空我們就去澆水,而且不用化肥,味道很好。不幸的是,上個星期鄰居養的豬跑出來把地裡的玉米啃光了,還真有點心疼!”邵劍笑道。
“作為留下扎根西部的志願者,我一點都沒有后悔過自己的選擇,我雖失去在大城市生活的便利和舒適,得到的卻是內心的滿足與自豪感。”(記者馬靜)
為了追夢,他義無反顧援藏
讓我們把時鐘撥回到2001年,那年,邵劍以湖南省瀏陽市體育專業第二名的成績考入上海體育學院。畢業那年,品學兼優的邵劍獲得保送資格,成為同學們羨慕稱贊的對象。
但現實往往沒那麼盡如人意。“為了不再增加家裡的負擔,我考慮了很久以后決定先工作。”邵劍家在農村,一家人的生活全靠父親做水電工支撐,他能讀完大學全憑從銀行借來的1萬多元助學貸款。“我當時就想先就業,不再讓父母為我負擔,讀研深造以后自己有經濟能力再說。”很快,邵劍在長沙一所學校找到了工作。落戶省會,一份輕鬆體面的工作,使全家生活無憂……原以為人生軌跡會照此走下去時,邵劍的命運卻因為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而發生了改變。
2005年畢業前夕,校園內關於西部計劃志願者的宣傳招募引起了邵劍的注意。當時無論是西部計劃還是西藏,對他而言都非常陌生。可能是“志願者”三個字挑動了他內心俠義助人的那根神經,而從小在困苦中成長的歷練讓他無懼艱險。“大學期間我就有很多次做義工的經驗,至於吃苦嘛,我從來沒把它當做什麼。”邵劍說。一個曾去過西藏的朋友的描述增加了他的向往:純淨的空氣、質朴的民風、迷人的雪山美景和依傍念青唐古拉山的納木錯,是一個實現夢想的地方……在經過認真的思考后,2005年7月,邵劍作為共青團上海市委選派的青年志願者,唱著“到西部去,到基層去,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”的志願者之歌,帶著自己的滿腔熱情和昂揚的斗志,勇赴雪域高原,踏上了志願者的征程。
為了夢想,他愛上山南的一切
“記得剛踏上這片土地時,劇烈的頭痛使得新鮮和驚喜很快就被‘埋沒’了。那是一種從裡面往外散發的疼痛,每走一步都會劇烈抽痛一下。”運動員出身的邵劍非但沒有因自己出眾的身體素質佔到什麼優勢,反而因此承受了更多的痛苦。在拉薩培訓的一個星期,他整晚整晚頭痛得睡不著,“可能是因為運動員耗氧量比普通人大,所以我的高原反應特別明顯。”邵劍告訴說。
待適應高原氣候后,邵劍被分配到山南地區一高任教,擔任高一的班主任,還要教5個班的英語課。“我到西藏來是做志願服務工作的,不僅要做,而且要做好,做出成績。”在這個願望的驅使下,他開始了實現自己夢想的堅實步伐。雖然不是英語專業出身,但是對於大二通過英語四級、大三自學通過英語六級的邵劍來說,這並不是什麼困難的事。“我現在還記得,那時候課多的很,每天三個早自習,四個晚自習,還要上課,忙得不得了。”
累對他來說,不算什麼。邵劍所面臨最大的障礙是語言的交流。“一高的學生全部都是藏族,且很大一部分都是農牧民子女,大部分學生聽漢語都困難,更別說英語了。”怎麼辦? 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,他努力尋求教學方法的突破,找英語光碟,反復給學生播放。一個單詞要反復教多遍,直到學生學會為止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,在他的努力下,學生們的英語成績在地區所有中學中名列前茅。
“邵劍老師的英語教學法,不僅讓我的英語成績提高了許多,還讓我愛上了英語這門課。邵老師現在還是我們學校的‘明星’呢。”學生索朗次仁告訴記者。
功夫不負有心人。邵劍的成績得到了學校的認可,被推薦為班主任。作為班主任,他在關心學生學習的同時,還非常關心學生們的生活,在得知有些學生家境困難時,他積極聯系上海的同學,以“一幫一”的形式,支持生活困難的農牧民子弟完成高中階段學習。他每月從僅有的800元志願者補助中省下生活費,資助家庭困難的學生。“記得剛當班主任的時候,我們班有個學生家裡生活十分困難,父親早逝,而他又身患殘疾,我就盡自己所能幫助他,而這個學生竟跪在我家門口向我道謝,這讓我感動的不知所措。這點小事,竟得到這樣的回報,讓我的心難以平靜。我暗下決心,要盡全力幫助需要幫助的孩子們。”邵劍回憶道。雖然這件事情過去8年多了,學生的名字也記不准了,但是在他的幫助下,那個學生如今已有了穩定的工作。
不知不覺中,邵劍愛上了澤當這座美麗的城市,愛上了一高的孩子們。
斗轉星移,轉眼間,一年的志願服務期滿后,其他的西部計劃志願者都踏上了歸途,而他卻遞上了繼續留任的申請。“因為這裡有我的夢想,我喜歡這裡的孩子們,孩子們也喜歡我,在這兒工作我很開心、快樂!孩子們需要我,我也舍不得離開他們。”邵劍的目光顯得堅定而自豪。
為了愛人,她追隨他的夢想
比邵劍更加無怨無悔的,是他的妻子蔣姬。他們是高中同學,妻子蔣姬的家境不錯,之前在家幫忙做生意。
“我入藏半年后回家探親,那次她就決定和我一起到西藏來。后來雙方家長見面吃了個飯,我們訂了婚,她就跟我來西藏了。再后來我跟她說想要留下,她也很支持。”邵劍輕描淡寫的敘述中難掩脈脈溫情,“是不是覺得很不可思議啊?現在像我們兩口子這樣隨遇而安的可能很少了吧。”
“現在我們全家都是山南人了!”邵劍的愛人在山南日報社工作,他們的兒子西西已經在山南地區實驗幼兒園讀中班,小家伙每天最大的樂趣就是去看爸爸媽媽閑暇時種的一塊地。“我們種了玉米,還有一些大白菜、茼蒿什麼的,有空我們就去澆水,而且不用化肥,味道很好。不幸的是,上個星期鄰居養的豬跑出來把地裡的玉米啃光了,還真有點心疼!”邵劍笑道。
“作為留下扎根西部的志願者,我一點都沒有后悔過自己的選擇,我雖失去在大城市生活的便利和舒適,得到的卻是內心的滿足與自豪感。”(記者馬靜)
分享到: